找到相关内容187篇,用时1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梁武帝诗赋中的“儒佛会通”论

    最高原则,并把佛教出世主义用来为推行儒家治世安民之道服务,体现他对儒佛会通的实践。再说牟融《理惑论》其是本立场在于调和融汇儒、佛、道,消释三家的对立。书中阐述佛教学说时,往往以佛教教义迎合儒家思想,...,终而复始,轮转无际,信有生死殃福所趣。”《理惑论》在肯定鬼神观念时也说:“魂神固不灭矣,但身在朽烂耳。”慧远更是专门撰写《沙门不敬王者论.形神不灭》的论文,系统地阐发神不灭论。又著〈三报论〉说。...

    洪顺隆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01446585.html
  • 佛教在中国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和意义

    “神不灭论”。  佛教与传统文化的另一个矛盾,是儒家所谓的夷夏之辩。这个夷夏之辩,从后汉末年《理惑论》反映出来的问题就很尖锐。“孟子讥陈相更学许行之术,曰‘吾闻用夏变夷,未闻用夷变夏者也”’,今舍...理惑论》,反映了当时两家的激烈争辩和最终调和的主要论点。不过总体来说,这类调和是在自发中进行的。将这种调和提升到。9觉程度并理论化了的,是东晋慧远。他在《沙门不敬王者论》里,明确了两个重要思想:一个...

    杜继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14164593.html
  • 试论慧能南禅在岭南传播及影响

    完成了《理惑论0,在中国的佛教史写下新的一页。  在宗教方面对岭南文化影响最大的,首推佛教。东汉时期,印度佛教主要通过两条路线传入我国。一条是陆路,经由中亚细亚、新疆,然后深入内地。另一条是海路,...闭六情,自毕于世。”“沙门捐家财,弃妻子,不听音,不视色”等等。可见,至少在东汉时,交州佛教已颇为兴盛。就连《理惑论》本身,也充满着佛教思想。换句话说,在东汉之前,岭南佛教就已颇盛行了。当时,佛教...

    达亮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92467841.html
  • 秦代已流行佛教之讨论

    汉明帝 使者张骞羽林郎 至大月氏写取 见出三藏记七  将秦景博士弟子 四十二章经 梁以为东晋作  王遵等十二人  理惑论 同上 同上祇郎将作郎 同上 ...中夏,因窃取以  自名,是也。事虽不类,然讨论过程中要当留备一说。  余颇不信「佛经」字见于刘向之文,然则余亦不信佛教  得在秦或西汉时输入我国乎﹖曰,否。梁任公先生对汉明求  法,四十二章经及...

    岑仲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21370900.html
  • 《魏书·释老志》与初期中国佛教史的研究方法

    力量,(2)胡人政治泯灭华夷界限,(3)祸福报应深入人心。我基本上同意他的分析。   (一)佛教最初进入中国,确实是依傍了传统方技数术,也就是民间巫术的力量   中国最早的佛教著作《理惑论》...万物”,这种解说在《隋志》中被删去。   第二,《魏志》讲佛陀的相貌,“既生,姿相超异者三十二种,天降嘉瑞以应之,亦三十二”,这也是支谦译《太子瑞应本起经》中的话,但是,《隋志》则用了《理惑论》和...

    葛兆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582378746.html
  • 二十世纪中国佛教学术会议综述

    ,飞行虚空,身有日光,殆将神道也。”(注:《理惑论》二十章。)他指出这位“神人”是佛,促使明帝下决心派人西去求法,佛教开始传入中国。如果这件事情是实,那么佛教的学术问题讨论会将以此开始。由是说明...来历,大臣傅毅勇敢地站出来回答:“臣闻天竺有得道者,号之曰‘佛’,飞行虚空,身有日光,殆将神道也。”(注:《理惑论》二十章。)他指出这位“神人”是佛,促使明帝下决心派人西去求法,佛教开始传入中国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270280150.html
  • 从《维摩诘经》看印度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(下)

    三百七十八页。  (10)《后汉书》卷六十《襄楷传》,《三国志·魏志》卷三十裴注引。  (11)(12)《注维摩诘所说经》[姚秦]僧肇等注。上海古籍出版社,1990年影印本。  (13)《理惑论》,载《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45141846.html
  • 中国佛教伦理的社会意义

    是四种恶行,[5](P482)显然这是批评佛教的。我国早期佛教著作《理惑论》,也记载了当时对佛教违反孝道的非难。总之,在中国儒、道学者看来,佛教徒的出家,与父母断绝关系,是天诛地灭的不孝之举;僧人...其中以孝道为主题的就有《佛说菩萨睒经》和《盂兰盆经》等。中国佛教大力宣扬这些经典。《佛说菩萨睒经》讲的是,睒的双亲目盲,隐居山林,睒尽心奉养。为不惊扰周围的野鹿,睒每次外出取水,都以鹿皮遮身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21651022.html
  • 越南国的佛教与建筑文化

    领土面积有329,556平方公里,总人口数约为7,632.3万人﹙1999年统计﹚。  后汉献帝兴平二年﹙西元 195年﹚,著有《理惑论》的仓捂学者到交趾避难,据说此时越南佛教是由中国传入。故有...上叶,宋真宗时江淮两浙出现旱灾,曾派官员至福建取得三万斤的占城能耐旱的稻种,得以解决旱情。烟草原产于墨西哥,十七世纪初开始传入亚洲,其中一条传播路线是由交趾传入。十九世纪末越南更传来番薯,并大量种植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534055431.html
  • 体恒法师《内强素质,外树形象》

    儒家所倡之“修身”,“养德”,“仁、义”、“礼、智”等,其实就是佛法中“人天乘”佛法的一部分,儒学可以作为学佛的基础,为学佛提供阶梯与便利。所以,《理惑论》中说儒佛二家是金玉不相伤,精魄不相妨。 ...祖师、大德,多为持戒精严、学修精进、博学广闻、心怀天下、情系六道的“人天师表”。他们为法忘躯、为教献身、为众生点尽自己的生命之灯。这些都是后世佛可以世代相承的精神,是每个僧众可堪比学的楷模。寺院的修学...

    体恒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82057170.html